中教数据库 > 成都医学院学报 > 文章详情

不同部位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血清心肌酶及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05-28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血清心肌酶及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心尖部起搏组(RVA组)、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RVS组)、左束支区域起搏组(LBBP组)3组,每组40例,分别予以RVA、RVS、LBBP,比较3组植入术前后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起搏导线参数(起搏阈值、感知、阻抗)、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NT-proBN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RVS组、LBBP组术后LVESD、LVEDD低于RVA组,RVS组、LBBP组LVEF较RVA组高(P0.05);RVS组、LBBP组随访起搏阈值、阻抗低于RVA组(P0.05);术后RVS组、LBBP组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RVA组;3组CK-MB、AST、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心力衰竭、新发房颤、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VA相比,RVS及LBBP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起搏参数及血清心肌酶和NT-proBNP的影响更小,起搏参数更稳定,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关键词】

240 2页 免费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已发布 0条)

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

0/500
以上留言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不代表中教立场
相关文献

推荐期刊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1570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